尊重當事人隱私,以下為化名。
小文媽媽有兩個孩子,老大小思(17歲,高二,女)診斷為亞斯伯格症,老二小文(15歲,國二,男)診斷為輕度自閉症。
小文5歲的時候,原先在另一家診所做生物療法的治療,因為聽到其他家長陳述,小朋友在接受重金屬螯合治療之後,出現了身體不適的症狀,所謂的好轉反應!小文媽媽開始尋求更多的醫療資訊,因為她本身腸胃道功能不好,深深了解調整好腸道的重要性,經由其他家長轉介,知道何醫師的專科為腸胃肝膽科,又到美國進修過功能性醫學,非常強調以腸道的修復為本。
來到診所在何醫師詳細的解說後,小文媽媽更了解了先阻毒、再排毒的觀念。於是小文在8歲的時候和姐姐一起開始接受治療。並在確認腸道有雜菌,進行清除腸道壞菌一個月後,媽媽回憶的說,小文大便很臭的情況有明顯的改善,也比較少感冒生病了。
小文媽媽為了讓小文能夠快樂學習,選擇到森林小學就讀,小一到小四在正常班上課,中年級開始午休的時候會到資源班上社交技巧的課程,到高年級則是上國語課的時候才會到資源班;上初中後,因為偏遠學校的資源不多,因此再將小文轉到較靠近市區的學校,在和校方充分溝通後,校方也安排了人際關係的相關課程讓小文學習,為了最適合小文的讀書環境,媽媽在選擇學校上,真可謂孟母三遷,用心良苦!
到了青春期,在學習的過程上,小思和小文情緒不穩定的情況又慢慢出現,小文在學校常常和另一位亞斯伯格的孩子起衝突,小思則是無法適應學校環境,因此媽媽和何醫師再次溝通後,決定讓他們接受檢查,由尿液中顯示體內的雜菌又高了起來,才進行了第二次殺菌的療程,殺完雜菌後,媽媽覺得他們的情緒都漸漸的穩定下來!因為她相信心理和生理是相輔相成的,所以小思同時有在看心理醫師,雙管齊下的治療下,全家的氣氛也就越來越和樂了。
陪著他們一路走來,身心的煎熬自不在話下,去年小文媽媽,開始有睡眠品質不佳、情緒不好,體重也直直落,經過檢查確認沒有更年期的問題,於是接受何醫師的建議,做了情緒荷爾蒙的分析,針對問題的根源直接處理,正確地補充缺乏的營養素,而不是尋求一般坊間服用安眠藥的方法,改善了睡眠的品質,體重和體力也就慢慢恢復。
在整個家庭狀況很穩定之後,她甚至想要出去上班來肯定自己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