腸漏症 (Leaky Gut Syndrome) 可能是許多疾病和功能障礙的促成因素,也可能和現今所謂的慢性文明病有極大的關聯性。但是因為診斷的不易,所以在腸胃科的教科書裡,雖然有“滲漏”(leak)一詞,但沒有“腸漏症”(Leaky Gut Syndrome)這個症候群的名稱。
腸漏症 (Leaky Gut Syndrome) 可能是許多疾病和功能障礙的促成因素,也可能和現今所謂的慢性文明病有極大的關聯性。但是因為診斷的不易,所以在腸胃科的教科書裡,雖然有“滲漏”(leak)一詞,但沒有“腸漏症”(Leaky Gut Syndrome)這個症候群的名稱。
尊重當事人隱私,以下為化名。
小莉在98年底開始出現嚴重的過敏濕疹,從98年到100年間曾做過多次慢性食物過敏原分析檢查,她就會依據檢查報告來篩選食物,但過敏還是持續發作,時好時壞,她同時發現避掉第一次檢查的食物過敏原(如:蛋白、大蒜),改吃別種食物,第二次檢查的報告又跑出胡椒、香草,讓她不知道該如何飲食控制!這期間,小莉經常吃類固醇和抗組織胺(anti-histamine)的藥來控制發癢情況,每晚全身擦滿藥膏才能入睡,內心備感煎熬與灰暗。
尊重當事人隱私,以下為化名。
小維媽媽本身是一位神經內科醫師,她回憶著說,小維五個月時,大腿開始出現疹塊,隨著年齡漸長,發疹抓癢的情況越來越嚴重,媽媽曾帶他去小兒皮膚科就診,醫師給予外用類固醇藥膏、內服抗組織胺藥水來控制發癢情況,媽媽也自行幫小維補充益生菌、綜合維他命、和諾麗果粉等,但都看不到明顯的效果。小維媽媽因為本身對功能性醫學有興趣,自己上網搜尋腦神經內科疾病和功能性醫學的相關資料,而同時搜尋到功能性醫學對體質的調整似乎也有幫忙!之後媽媽在網路上搜尋到本診所,在和何醫師討論之後,小維於2歲2個月做了慢性食物過敏、全套糞便分析和尿液有機酸的分析檢查。
尊重當事人隱私,以下為化名。
小芳今年27歲,家族有過敏體質,爸爸和爺爺有皮膚過敏的問題,哥哥則是有過敏性鼻炎和潰瘍性大腸炎,根據媽媽描述,一歲左右清晨五點到六點都會哭鬧不休,經診斷是嬰兒腸絞痛,5歲時因為疝氣開刀,開刀後開始發病,皮膚癢、手肘內側、膝蓋後面出現紅疹,手掌和腳掌出現汗皰疹,長期塗抹外用藥膏來控制發癢,一直到22歲,突然變成全身性濕疹、發紅,才正式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