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臟具有五百餘種功能,儲存、製造、解毒都靠它,可以說是人體中最勞累的器官,因此,才有「肝若壞,人生是黑白的」,這句耳熟能詳的俚語。尤其工業革命後的兩百年來,加上1940年代才開始出現的化學工業,讓人類身處大量毒素的環境中,如食品中的防腐劑和添加劑(如人工色素),環境中的殺菌劑、殺蟲劑、螢光劑等,還有汽車廢氣、重金屬污染,甚至石化製品(包括化妝品成分),上述這些物質,讓人體本有的自癒能力,早已疲於應付這些層出不窮的毒素。

上述這些毒素有將近80%都必需依賴肝臟的解毒功能。健康的肝臟解毒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。第一階段,體內的酵素針對有毒物質加以活化,讓它們在第二階段更容易處理。而在第二階段,其他的酵素將毒素轉化為更具水溶性的形態,經由尿液或糞便排除出去。

如果肝臟解毒的負荷過重或是功能出現異常,此時不健康的肝臟無法如健康的肝臟般,快速或完全地解除物質的毒性。未被改變或只有部份被改變的毒素並不易被排除體外,反而會貯存在身體的脂肪組織,包括腦及中樞神經系統。貯存的毒素會慢慢地釋放進入血流,造成許多慢性病病,諸如癌症、自體免疫疾病(如氣喘、濕疹)、荷爾蒙失調(如慢性疲勞症候群)、尿毒症、自閉症(請參照何醫師網站「自閉症」)、老人痴呆症(阿滋海默症)和帕金森氏症(請參照何醫師網站「帕金森氏症」)等疾病。

肝臟功能該如何檢驗呢?傳統的肝功能檢驗(肝酵素分析,例如:SGOT與SGPT),這些數據可顯示肝臟目前的受損程度。可惜的是,在這些檢驗發現「不正常」之前,肝的傷害可能早已存在。最明確評估肝功能的檢測是「肝臟解毒功能分析」,經由低劑量的藥物刺激,並藉著尿液與唾液採樣來檢測肝臟解毒能力。

肝臟只提供80%的解毒功能,那剩下的20%呢?誰來負責?答案是皮膚、腸道和腎臟。尤其是如果有「腸漏」的現象(請參照何醫師網站「腸漏症」)時,腸子不但不能幫忙做把關的動作,反而讓大而未經消化的分子進入體內,進而增加肝臟的負擔,所以在清潔體內毒素時,一定要按照正確的順序,即先治療腸道,接下來才是肝臟和皮膚。此外,可另接受「氧化壓力分析」,因為肝臟解毒功能受損,可能使自由基濃度升高,與慢性疾病有所關聯。所有這些檢測的結果可提供醫師完整的訊息,擬出一套治療計劃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何兆芬醫師 的頭像
    何兆芬醫師

    何兆芬健康診所

    何兆芬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